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NEJM》发表后循环机械取栓高级别循证证据——BAOCHE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
字号: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牵头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试验(BAOCHE)研究结果正式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BAOCHE研究联合中国29家医院开展,历时7年,对比了机械取栓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取栓组)vs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发病6-24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发病在6-24小时之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从而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取栓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宣武医院卒中抢救中心博士后李传辉及首都医科大学荣誉教授美国Rowan大学Cooper医学中心TudorG. Jovin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吉训明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微信图片_20221014211933.png

对于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已经有充分的循证证据支持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较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单纯药物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而取栓治疗对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始终缺乏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支持。

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于2015年牵头发起了中国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试验(BAOCHE)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是评价对于发病6-24小时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血管内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针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先于BAOCHE研究发起的BASICS、BEST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选择了6小时和8小时的时间窗。为了与这两项试验的时间窗互补,BAOCHE研究选定了发病6-24小时的时间窗,同时将入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定为≥10分(排除了轻型卒中患者),并首选使用CTA原始图像和磁共振DWI成像对入组患者进行后循环ASPECTS评分和桥脑中脑指数评分,从而更准确地筛选患者,克服了后颅窝平扫CT成像容易受到颅骨伪影影响、核心梗死区评估不准确的缺陷。入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应用最小化随机法分组到取栓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组后根据最新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机进入取栓组的患者应用可回收支架进行取栓治疗。

微信图片_20221014211937.png

表1.主要和次要结局终点

微信图片_20221014211941.png

表2.患者90天mRS分布情况

在纳入统计分析的217例患者中,取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6%和24%的患者达到主要疗效终点(90天mRS0-3分),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校正风险比1.81;95% CI,1.26~2.60,P<0.001)。在安全性结局上,根据SITS-MOST标准定义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在取栓组高于对照组(6% vs. 1%;风险比,5.18;95% CI,0.64~42.18)。90天的死亡率在取栓组为31%,对照组为42%(校正风险比,0.75; 95% CI,0.54~1.04)。取栓组手术并发症的比例为11%。

BAOCHE研究最终证实了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显著获益,填补了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缺乏高质量研究证据的空白,为后循环取栓的临床工作及未来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证据。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主要病因,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比更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起病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延迟确诊,待到明确诊断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时常常已经超过了常规的取栓治疗时间窗。BAOCHE在国际上首次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取栓时间窗拓展到发病24小时,也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取栓治疗机会,这将对未来后循环取栓的临床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该研究由“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Quicker_20221014_211924.png